丁金松(2001)。學校課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長參與研究。台灣教育,603,51-56。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史英(1996)。父母如何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行動計畫,人本教育札記,89,8-11。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何瑞珠(2001)。家庭學校社區合作未來路向。載於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青少年成長與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頁47-54)。香港:三聯。
吳心茹(2007)。桃園縣國小低年級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吳明隆(2000)。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
吳武典、林繼盛(1985)。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及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6。吳璧如(1997)。校長及教師對家長參與的態度與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的類型及效能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6-2413–H-018
-010)。
吳璧如(1998)。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學校育學報,6,69-104。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7(47),185-214。吳璧如(2003)。師資職前教育中實施家長參與之教學成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2),63-90。吳璧如(2006)。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縱貫研究(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93-2413-H-018-
003)。
佘豐賜(2002)。台南縣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林天祐(1997)。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等,有效能的學校(頁141-160)。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生傳(1996)。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林淑娥(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參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煌閔(2003)。女性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一個藝術教育的省思角度。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義男(1993)。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與學業成就的關係。輔導學報,16,157-212。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談起。教育研究雙月刊,51,30-40。
林明地(1998)。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邱如美(譯)(2000)。Anne,
W. D., & Jean, L.
K.著。親師新主張—借鏡美國教改經驗。台北市:天下文化。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施智元(2005)。台北縣市國小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現況與相關問題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施智文(2006)。宜蘭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現況與阻礙因素調查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紀瓊如(2006)。台南縣市身障學生家長參加IEP會議及ITP會議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胡邦欣(民89)。學校與社區家長的互動關係:一位原住民女性校長的理念與策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孫淑柔(2007)。從夥伴模式探討桃竹苗四縣市國小階段啟智班學生家長參與情形。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2003-2413-H-134-007)。
徐淑珠(2003)。國小啟智班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訓誥譯(1992)。一九八一教育法(Education
Act,
1981)。載於林寶貴(主編),世界各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頁415-438)。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張雅玲(2006)。嘉義市國民小學學童家長知覺友善校園因素與家長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張筱薇(2006)。桃園縣國小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特殊教育鑑定、安置與輔導工作現況之調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教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教育部(2007)。96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怡君(200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影響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5),50-61。陳明聰、王天苗(1997)。台北市國小啟智班學生父母參與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215-235。陳娟娟(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優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育期望與親子關係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朝琴(2006)。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碧卿(2005)。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個案研究-以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黃千毓(2008)。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與學生學校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黃正弘(2006)。國民中小學藝術才能班學生家長教育期望及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黃聿芝(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淑苓(2001)。教育夥伴─家長與學校教育。台北:偉明圖書。
楊在珍(2002)。運用班刊增進啟智學校小一學生家長參與之行動研究。載於台東師範學院(主編),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下冊(頁)。台東,揚智。
楊惠琴(2000)。國小資優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楊朝祥(2001年12月16日)。為家長教育參與權催生。2008年11月30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P-090-058.htm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1。
歐陽誾
(198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歐陽誾(1988)。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秀娟(2003)。國小特殊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權利與義務。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賴怡蓉(1999)。國民中學啟智班教師對家長參與之態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總統府(1997)。特殊教育法修正案。台北:教育部。
總統府(1999)。國民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總統府(1999)。教育基本法。台北:教育部。
總統府(2001)。特殊教育法增列條款。台北:教育部。
謝文豪(200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理由、實務、及改進途徑。花蓮師院學報,11,21-35。
簡毓玲(1995)。一支美麗的隊伍:日新國小愛心服務隊。教師天地,76,50-53。
籃偉烈(2004)。台北縣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家長參與法規之瞭解、實際參與及參與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大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Becker,
H. J., & Epstein, J. 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02.
Berger, E. H.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09-219.
Chavkin, N.
F. & Williams, D. L. (1984). Guideling and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teachers aabout parent
involvement(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final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74 441)
Cline, Z., & Reichelderfer, M.
A. (2001). Teaching Ideas. Reading
Teacher,55(3), 236-239. Retrieved December 3,
2001 from EBSCO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Comer,
J. P., & Haynes, N. M.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1-273.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1 from EBSCO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Comuntzis, G. (1996).
Critical issue: Creating the school climate and
structures to support parent and family
invol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ncrel.org/sdrs/areas/issues/envrnmnt/famncomm/pa300.htm
Crawley,
A. L. (1990).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three Boston public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1(08), 2705A. (UMI No. 9100516)
Davis, P. C.
(1989).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Parent
Services in Small Rural SchoolDistric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5
209)
Epstein, J. L. & Becker, H. J.
(1982). Teachers’ reported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103-113.
Epstein, J. L. (1992).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M. C.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1139-1151). New York: Macmillan.
Epstein,
J. L. (1995).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Phi Delta Kappan, 76(9), 701-712.
Retrieved May 1, 2001 from EBSCO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Epstein, J. L. (2001).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Epstein, J. L.,
& Connors, L. J.(1993).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middle grad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8 512)
Harvard
Family Research Project (1997). New Skills for
New Schools: Preparing Teachers in Family
Involvement.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 pubs/NewSkills/
Hornby, G.
(1995). Working with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London: Cassell.
LeBlans, P.
(1993). Parent-school interaction. In L. Kaplan
(Ed.), Education and family (pp. 132-140).
Boston, MA: Allyn & Bacon.
Lowitzer, A.
C. (1989). Family demographic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arent invol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11
669)
National Congress of Mothers and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s (2001).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rent/family involvement
programs. [On- line]. Available:
http://www.pta.org
Scheerens, J. (1990).
School effectivenss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dicators of school function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nt, 1
(1), 73.
Stallworth, J. T., & Williams,
D. L.(1983). A survey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 markers:Executive summary of final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45 369)
Swap, S. M. (1990). Parent
Involvement and Success for All Children: What
We Know. Boston, MA: Institute for Responsive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21 907)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1).
Partnership for family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pfie.ed.gov/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Goal 8: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